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要闻报道
为充电宝安全支招 为老百姓出行护航——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何伟宁聚焦充电宝安全问题积极建言
2025-07-28 09:01:26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  “近期充电宝行业所遭遇的危机,不是个别产品的小问题,它就像一面镜子,清晰地映照出整个充电宝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深层次问题。”近日,作为锂电池高级工程师,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、香港宜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伟宁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针对充电宝行业CCC认证、研发、检测、生产等环节,积极建言献策。

  今年以来,国内航班上充电宝自燃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,这一原本被视为出行“续命神器”的小物件,如今却成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安全隐患。多个在市场上颇具知名度的头部品牌充电宝,因电芯问题无奈召回大量产品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迅速行动,撤销或暂停了部分厂家的CCC认证。

  据央视新闻报道,6月26日,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重磅公告,自2025年6月28日起,明确禁止旅客携带没有CCC标识、CCC标识不清晰、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。此禁令一出,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,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。

  何伟宁告诉记者,一直以来,充电宝行业竞争激烈,各个电商平台、线下商店里,廉价充电宝随处可见。而造成电芯起火爆炸的原因错综复杂,原材料的质量优劣、制作工艺是否合规,都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想要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,仅仅给充电宝产品进行CCC认证远远不够,还必须对生产企业的资质等进行严格把控。

  据部分媒体报道,禁令实施后,具体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。在机场安检处,部分游客的充电宝因标识问题被拦下,无法登机。一些持有UL、FCC等国际认证充电宝的境外旅客,也被禁止携带登机。此外,市场上部分充电宝没有经过验证却印有CCC认证标识,但民航安检人员无法凭借肉眼辨别真伪、杜绝隐患。何伟宁对此忧心忡忡,他直言:“目前即便充电宝有真的CCC认证,也不能百分百杜绝自燃现象。这一危机所暴露的,不仅是充电宝行业的问题,而是整个两轮、三轮、四轮电动车便携式移动电源,以及工商业储能、电力储能行业,都存在着长期未解决的隐患。”

  针对充电宝行业目前存在的低价竞争、生产工艺风险、监管与生产标准不完善等问题,何伟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。他认为,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准入与监管体系,大幅提高充电宝行业的准入门槛,不能再让一些不具备实力的企业随意进入,扰乱秩序。要将充电宝CCC认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,延伸至审查生产企业的资质,包括生产设备是否先进、技术能力是否达标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等。要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,从原材料采购开始,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,再到成品检测、销售渠道、消费者使用以及最后的回收环节,实现全过程、无死角的跟踪监管。

  何伟宁建议,应建立锂电池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,对于那些粗制滥造、不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,坚决禁止其进入锂电池行业。相反,对于符合高标准生产要求的企业,要给予充分认可和大力扶持,鼓励行业朝着优质、健康的方向发展。在生产过程管控方面,必须规范电池电芯生产标准,明确原材料质量要求和制作工艺规范,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监控,尤其要对那些容易混入杂质的环节进行重点检测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细节。

  此外,推动充电宝及电池制造行业自律也刻不容缓。何伟宁呼吁,要引导电池行业协会发挥更大作用,制定详细、可行的行业自律公约,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,避免陷入恶性价格竞争的泥潭。鼓励企业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,提升产品附加值,通过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规范,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他还特别指出,充电宝CCC认证管控应进一步延伸,建立明确的准入标准,涵盖研发、检测、生产、工艺、设备等方面,确保充电宝、二轮、三轮、四轮电动车以及储能设备等,都能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服务。

  在保障旅客权益方面,何伟宁也给出了贴心建议。他表示,相关部门要及时、全面地向旅客公开充电宝携带政策和安全标准,可以通过机场公告、航空公司官网和App、短信提醒等多种方式,让旅客提前知晓相关规定,避免在安检时出现误解和纠纷。生产企业要在充电宝上打印明显的CCC认证二维码标识,这样客户在购买、携带时,只需扫码就能轻松找到产品CCC认证的相关信息,安检人员在安检时也能通过扫码快速获取信息,实现快速安检,提高安检效率。针对境外旅客携带的有UL、FCC等国际认证的充电宝等,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国际机构或其他国家民航部门进行协商,探讨建立认证互认机制或制定统一检测标准,减少旅客的不便,保障航空安全。

  小小充电宝所暴露的问题,不仅关乎行业的健康发展,更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。何伟宁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能够尽快完善相关标准和监管机制,让充电宝这个“续命神器”真正回归安全、可靠的本质,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。 (记者 罗 鸣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